01、专业介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于2014年获批开设,2015年开始招生,理科招生,学制四年。风景园林专业立足于学院深厚的艺术学科优势,坚持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并重的“艺工融合”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围绕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

02、专业特色
我院风景园林专业以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生态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三融合、一共建”理念,着力推进“艺工融合、交叉融合、科教融合+专业共建”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风景园林教研室注重科研与教学的双向发力,促进专业内涵和实力的持续提升。近年来,风景园林专业积极申报并完成多项重点科研、教学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山东省教改项目1项及山东省省级高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项等。通过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的良性互动,专业实现了阶段性成果的显著突破,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22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获批山东省“3+2”专本贯通培养专业,为专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更新主题毕业设计作品

生态修复主题毕业设计作品

乡村振兴主题设计作品展
03、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坚持核心专业教师引领、相关专业互通、校企协同并举,建设多元化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成一支学历知识、职称、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全面发展的师资队伍。风景园林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6人,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4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生导师4人,持有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5人。此外,教学团队有专业间互通授课教师10人,外聘客座教授和产业导师1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组织合理。
风景园林教研室教师近年来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CSSCI、北大中文核心等高质量论文30多篇。建设国家一流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2门,在线开放共享课程3门,以及省级优质课程、省级思政示范课程等。教学团队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成员教师1名,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名,校优秀教师多人次。教师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1人,山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三等奖2项,获“新六艺杯”创新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设计竞赛获一、二、三等奖60余项,优秀指导教师和组织奖10余人次,教学成果丰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风景园林专业教师出版的
部分教材与著作

已建成的线上共享开放课程

教师获奖(部分)

学生获奖(部分)
04、专业建设
1.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社会需求,针对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生态文明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国家发展需要,开展项目实践教学。开设有乡村景观、城市设计、生态景观、数字景观、文化景观、景观工程等课程主题板块,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和社会需求。

项目实践教学
风景园林专业通过调整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前每门专业课程都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65%以上。本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围绕风景园林专业平台,整合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除课堂教学各种设计与动手制作训练外,还安排有课程考察、实习现场教学,结合课程教学的劳动实训等。

丰富多彩的课程考察实践活动
邀请企业一线产业导师进课堂,与学生一起直面解决现实问题。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多种专业学术活动,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前沿。带领学生走访企业,了解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以赛促学。参与社会服务,以项目带动教学等多种专业实践活动。开展假期课堂、“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调研实践活动,了解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产业导师进课堂教学
2.坚持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创新
专业培养过程中,除校内教学外,还与省内外多家设计院所、工程公司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立20余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结合课程性质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综合实习、设计竞赛、基地实践、学术活动等。与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园林集团、山东青华园林设计院、山东兴润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山旅游规划设计院、山东省旅游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天元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同圆设计集团、济南市市政设计集团等20余家设计院及企业合作,聘请产业实践导师近20人。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多元协同的育人,产业导师全面融入课程教学,深化专业与产业对接,授课、评图、企业交流、工程技术和材料现场教学等,大幅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3.探索学科交叉,推动专业融合
着力推动“广交叉、深融合”的专业创新发展路径。一方面,专业团队坚持“走出去、做起来”,强化设计教育的社会服务意识,将专业建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服务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文旅融合、黄河生态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升级步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构建“人工智能+设计”的教学新范式,推动学科交叉与产业融合,赋能专业创新发展。
坚持学校“为人民而设计”的办学宗旨,积极对接社会实际需求,以社会服务项目作为驱动,强化专业社会服务功能,在学院指导下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协作,参与行业活动,带领学生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近几年来完成各级横向实践项目40余项,如:济南长清大学城开山村文旅融合景观设计,济南中海国际社区体育公园景观设计,济南中海国际社区河道公园景观设计,徐志摩纪念公园和景观改造设计,济南市满井峪村、淄博北崮山村、济南稻池村等乡村景观设计,聊城中华水上古城景观设计,乐陵万亩枣园入口形象景观设计,肥城刘台村景观设计等。通过参加社会服务,增强了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毕业设计开展学科交叉

课程创作融入AI人工智能数字设计
05、升学就业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园林艺术、规划设计与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设计创新能力,设计表达、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毕业后可以在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文创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或者城市建设、园林与市政管理部门从事设计与管理工作。
升学方面,我院风景园林专业学风优良,考研氛围浓厚,连续多年考研升学率保持30%以上,且多数升入“双一流”“211工程”高校以及国家和地方知名院校,彰显了我院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强竞争力。

2025届风景园林毕业班
28人考取研究生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