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设立于2003年,2004年招收第一届学生,为五年制工学专业。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2020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为继续深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行业领军人才。

毕业设计 作者:韩天昱

毕业设计 作者:张宏雨

建筑学专业教学特色鲜明,围绕学校“设计服务社会,设计引领生活”的目标,面向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借助学校艺术设计领域的优势,植根于民俗民艺研究的沃土,将建筑艺术与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开展公共建筑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城市更新改造、乡土建筑营建、智能技术建造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教学。采用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艺工融合、学科交叉、项目引领等逐步构建起应用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1.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通过整合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思考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做到课程内容纵深化、上课模式多样化、输出成果有效化。课程内容设计遵循学生中心、能力导向、学以致用的原则。除课堂教学外,组织学生到新建项目、展览现场、施工工地、传统街区、田间地头等进行考察与现场授课;举办各类跨界学术讲座,为学生打开跨学科视角,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更新,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建筑问题,激发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各类学科竞赛,锻炼其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各类专业设计竞赛中获得佳绩;打破学科壁垒,设计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项目,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与深度拓展。

课程作业展




教师现场讲解和辅导

师生研学考察

学生部分专业竞赛获奖证书
2.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在教学中促进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与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乡建院、致谷建筑设计(山东)有限公司等国内高水平建筑设计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式教学,通过实际项目和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先后完成荣成市车祝沟村海草房民宿设计项目、淄博市北固山村民宿设计、起步区万亩粮食增收减损实践基地项目、山东社会科学院北院建筑与景观改造等社会实践项目。




与企业开展交流并共建实习基地

参与城市更新实践项目 作者:黄轶昊


参与乡村实践项目
作者:黄轶昊、汤彬宇、李雅琪、吴清扬
3.数字技术促进新工科专业升级
在建筑学领域,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方式,成为推动专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也为新工科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专业加大力度引进具有数字技术背景的高水平教师,与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提升应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与科研的能力,从数字建筑设计与模拟、数字化乡村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建筑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再生、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在建筑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

与数字设计、智能建造企业交流
精准定位研究方向是学科发展和行业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建筑学专业结合学校艺术和实践型设计大学的办学特色,充分考虑未来市场人才需求进行方向定位,确定了历史建筑保护和智慧建筑与建造两个专业方向。
历史建筑保护方向是基于一级学科建筑学基础下的新兴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建筑遗产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建筑历史、既有建筑更新设计、工程测量与修缮技术、信息数据处理与集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考古学、历史地理学、艺术史学、管理学、社会人类学等关联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以工程实践和保护修缮设计能力为主体,文、理、艺多门类交叉的综合性专业方向。以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及技能为基础,着重培养掌握建筑遗产的保存和修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城市更新与改造相关知识与方法的复合型人才。

南京市小松涛巷历史建筑改造
作者:管思雯、李乐然
智慧建筑与建造方向的培养目标在于塑造具备数字化思维与前沿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建筑人才。通过系统教授建筑信息模型(BIM)、参数化设计、生成式算法、智能建造等技术,引导学生掌握数字工具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同时,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使其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建筑性能、提升空间效能并应对复杂工程挑战。该方向强调以创新驱动为导向,通过产学研协同项目与数字化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协同创新能力及技术伦理意识,最终培养出能够引领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高端专业人才,满足未来建筑行业对数字化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

《沙丘▪生命之塔》 作者:张天译
建筑学专业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一级注册建筑师6人,一级注册建造师、造价师1人,70%的教师有实践工作经验和注册执业资格。除本专业专职教师外,还聘请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同圆设计集团、深圳市筑博建筑设计集团、中国乡建院、致谷建筑设计(山东)有限公司、大众日报社、齐鲁晚报、英国声学学会等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教师团队理论与实践并重,首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果丰富,教师近年来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教科研课题10余项、厅局级课题6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篇;专利成果转化5项;作品入选全国美展等建筑艺术作品展6人次;获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建筑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教学获奖若干。
教师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近年来参与社会服务20余次,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服务社会的同时提升教学能力,保持教学内容与社会同步。

教师作品:商河县市民服务中心
作者:高依诺

教师作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作者:王健


教师作品:贵州省册亨县溶洞图书馆
(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者:曹卿
建筑学专业一直保持较高的考研成功率,2024届建筑学班毕业生升学率为57.14%。历年录取院校涵盖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也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AA建筑联盟学院、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米兰理工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外名校。
建筑学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适合广大企事业单位,主要在建筑设计公司、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管理部门等从事建筑设计、教学与研究、开发与管理等工作。毕业校友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广阔天地里拼搏进取,以其卓越的专业素养、不懈的拼搏精神和前瞻性的创新思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杰出成就,他们不仅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更以优秀的作品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校友作品:广东医科大学顺德
妇女儿童医院 作者:綦振

校友作品:雄安数字产业园
作者:刘晓晨

校友作品:盐城第一人民医院二期工程
作者:倪先理

校友作品:海南医科大学桂林洋新校区
作者:张安翔

校友作品:成都金牛区茶花片区
棚户区商业 作者: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