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讲座 > 正文

学术讲座

文化生态融合环境设计教育的实践探讨|我院教师石琳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发展会议”发表主题演讲

时间:2025-11-03    点击数:     来源:
时间 地点

2025年10月15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院校工作委员会指导,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发展会议”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召开。我院教师石琳参加会议,并在“多元文化生态与设计教育”平行会议上发表“轴心时期中西方设计伦理特点的比较分析”主题分享。

中国设计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设计伦理研究以来,设计伦理研究主要围绕“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话题展开。实际上,中国设计伦理还有其文化本源性,尤其是中国传统设计伦理,根植于自然经济血缘社会,区别于工业革命推动下的现代设计伦理。研究发现:

轴心时期的中西方社会都处于“工匠技术时代”,当时的中国工匠正处于由“圣人”向“末人”转变阶段,百工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罗马的建筑师并没有像威特鲁威所设想的像演说家一样的“精英”,其现实是将建筑师、工匠、奴隶视为“行而不知”的人。

中西方建筑在当时皆呈现了以人为尺度的物与物“功能物体系”;但中国以“礼制”而建立起的文化物序,区别于古罗马以“神祗”所建立来的文化物序。

当时中西方不但建筑形式差异巨大,而且表现出“人治”与“法制”建筑监督管理差异,但在建筑逻辑上却表现出异常相似性。

中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都注重人与自然之天的和谐关系。但中国的天具有人伦道德性,区别于罗马神性之天。

分享结束后石琳与专家进行了交流。专家一致认同中国设计伦理的研究与教育要具有多元交叉视角,一面要具有现代性、国际视野,一面要回到文化语境、地域语境、历史语境等中,才能真正构建中国本土特色设计伦理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关闭

电话:0531-89626616
传真:0531-89626616

Email:sdyixyjz@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校区大学路1255号

欢迎关注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