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教育教学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召开数智时代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时间:2025-09-09    点击数:     来源:




2025年9月5日,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召开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会议聚焦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围绕行业数智化转型和跨学科融合,研讨如何适应行业的快速变革和技术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前瞻、实用性强的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李文华、副院长王健、各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数智化转型赋能设计教学

数智化转型正深刻地重塑着设计教育的形态,是一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变革。李文华院长要求学院各专业要积极响应设计领域的变革,根据专业特点增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知识框架。

李文华院长强调,数智化转型赋能设计教学,核心在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成式AI、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智能技术,重构“教、学、管、评、创”全流程,将传统基于经验和感性的设计模式,升级为数据驱动、智能协同、虚实融合的现代化设计范式。教学不再只谈“形式与功能”,而是增加“数据与算法”,提升设计师的创造力,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创意、策略、情感和人文关怀,从而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新一代设计领袖。对于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而言,将数智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正是确保毕业生能够胜任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元宇宙空间等未来场景设计的关键举措。










强化实践与跨学科融合


李文华院长指出,设计教学要突出“第一现场”与“三真”的强实践跨学科融合体系。

所谓第一现场,就是指去乡村、进城市,强化实践能力,强调教学必须脱离虚构的“真空”,扎根于真实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语境。教室、工作室只是“后方指挥部”,真正的课堂在街道、在社区、在工厂、在田间地头,比如师生持续跟进的五里沟街道建筑与环境提升、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乡村振兴设计等就是很好的教学案例,应继续保持。

“三真”思想即真问题、真项目、真甲方。真问题要求课程选题来源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或社区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痛点和需求,而非教师凭空想象的课题。它可能是模糊的、复杂的、多层面的。真项目是学生团队不是在完成一个虚拟作业,而是在推进一个具有明确落地目标和时间线的真实项目,其产出是可实施、可评估、能产生实际影响的方案或原型。真甲方要求学生需要与真实的委托方持续沟通,真甲方可以是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居委会、特定用户群体等。理解其需求、平衡其利益、汇报方案、接受质询,并最终交付符合“甲方”要求的成果。

王健院长强调,“强实践”、“强在地”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重心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锻造”。需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挖掘本地文化、产业、材料、技术和人才资源,使设计成果具有独特的在地性,服务于地方发展,避免千篇一律的方案。

在跨学科融合方面,现代设计复杂问题的解决绝非单一学科所能胜任。设计作为方法论和整合器,主动与商学、社会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组建跨学科学生团队,或邀请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作为项目顾问,共同授课和指导,真正实现从有界到跨界到无界的转变。







始终坚持“五个面向”和“四个特点”


李文华院长提出,我院人才培养体系应始终坚持面向实践的战略方向和社会使命,即适老助残、数智创新、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城市更新,这五个面向确保了设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各专业应紧密围绕这五个方面设计课程体系。

同时还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我院“艺工融合”教学特色下人才培养的特点,即科学精神、艺术素养、人文关怀、设计创新。这四个特点定义了设计师的内在素养和作品的价值标准,是贯穿所有教学活动的灵魂主线。它确保了设计成果的深度、温度和创新性。李文华院长强调,设计教学的核心课程应明确对应一个或多个“面向”,并将“四个特点”作为教学目标融入大纲,让设计教育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回应时代命题。具体的调整措施首先是课程体系优化:优化传统理论课程,新增前沿课程(如《AI智能设计》《数字孪生》等),构建“基础+核心+发展”三级课程体系,提升实践学分比例。其次是在教学方式改革上:从“知识讲授”转向“方法教学”,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是推行跨专业联合项目(如建筑学、环艺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生组队完成真实项目)。

随后,各教研室主任汇报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思路、具体改革措施和预期成效,李文华院长和王健副院长分别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专项研讨会是上一学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延续和深化。上一学期,各教研室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多次开展学术研讨会,并积极走出去对社会优秀企业进行专项调研,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同时把校外专家请进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本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即以数智化转型为驱动,强化跨学科实践特色,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将通过持续改进,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出处 |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编辑排版 | 郑品

编审|张静

初审 | 王健

终审 | 李文华  姬升果

 




关闭

电话:0531-89626616
传真:0531-89626616

Email:sdyixyjz@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校区大学路1255号

欢迎关注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