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创空间设计竞赛作品展暨景观专业景观工程课程展在长清校区顺利举行,活动邀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韩文涛、教务处处长顾群业、后勤处处长杨亚波、副处长孙春波、建筑与景观设计院院长李文华、党总支副书记姜华、景观教研室主任吕桂菊、专业教师赵一凡、李玉德、刘宜、课程教师徐建林、王强担任评委,现场为学生作品评分。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工作,5月15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孙大刚来到植物造景与园林花卉学的课程现场逐一对实践作品进行详尽点评。孙大刚肯定了课程改革中的大胆创新,同时他建议对学年课程进行整理梳理,形成系列课程群的落地实践,并要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实践关系以及植物一年四季的观赏效果。景观教研室根据学校和学院要求,以专业能力建设为抓手,面向行业,突出应用,强化创新,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指导,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与后勤管理处(基建处)联合主办、景观设计教研室承办的创空间设计竞赛,以校园绿地更新作为竞赛载体,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将专业实践与人文情怀有机融合,为建设绿色、低碳、人文、智慧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校园贡献专业力量。
这是一次劳动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校园绿地为载体搭建系列课程的实践场,让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在相辅相成中形成育人合力。
这是一次绿色低碳理念下校园空间微更新,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浓密的绿树、鲜美的花草、静谧的红砖组成了一幅幅绿色低碳的景观作品。
这是一次爱校如爱家的创意空间的落地实践,表达着专业能力与人文情感的交相呼应,阐释着同学们对于不同尺度与不同环境下的空间理解。
这是一处承载学生思想与感情的景观家园,鲜明的主题是每一处作品的灵魂,生动且真实,述说着中国园林设计的意境美,记载着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汗水与欢笑。
徐建林、王强老师与姜华副书记携手21级景观一起开创了创空间的校园实践,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过程,为了更好的风景,我们一直在路上。
小组成员:林鑫、代梁宇、石亚朋、马端顺、刘宇航、陈雨薇、荆雨荻、杨鑫丽、秦亚娜、王子铨
作品名称:屏拦韶华,可为少年留
作品介绍
折线式的屏风景墙,犹如青春的曲线,跌宕起伏,却又充满力量,它即是界限,又是桥梁,将喧嚣与宁静巧妙分隔,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巧妙的韵味。景墙前丰富多彩的花境,是青春的色彩,斑斓而热烈,他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折线之形,似流水漏漏,又似清风错落,不仅打破了平面的单调,更赋予了空间无限的想象与变化。似墙非墙,是时光的屏障,拦住了过往的烟云,确留住了青春的韵华。
屏拦韵华,不仅是为了送给毕业季的师哥师姐留住美好的大学时光,也祝愿他们未来的能够像花境中的花草一样,永保生机与活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更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美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感受花开花落,云卷活中,能够停下脚步,云舒的自然之美,体味那青春年少,岁月静好的人生之韵。
小组成员:刘奕、吕千坤、李玉尧、李庆凯、罗文鑫、何倩、吴瑜晨、邱浚、武艺丹、段星珂
作品名称:浪屿假日
作品介绍
融合了原花镜的“灯塔”风格,景墙以海浪作为灵感,并结合场地位于路口的特性,把红墙搭建成弧形。在高度上,红墙此起彼伏,有连绵之感,如同海边的浪花。在层次上中间高两边低,并让出背景树的位置以借景。
白色的石子比喻海岸线上水与礁石冲击形成的浪花。在造型上勾勒、收束边线。周围的石头模拟礁石的形态,比较粗犷的礁石和里面比较浪漫、田园的风格相互对比。
“假日”是我们在花径中营造的氛围感受。树顶的鸟巢、悬挂的秋千、盛满鲜花的花篮、有着低矮小栅栏的小路………清新明媚之跃然纸上,恍若置身海岛,沐浴春风。花径有夜间灯光配置,晚上灯火闪烁,别有一番情调。
“浪屿假日”也是比喻,即使生活的海域不时会有狂风暴雨,我们也该在内心给自己留一隅栖息之地。这也与景观的“疗愈”功能相符。
作品施工策略:
1.解决原来地形没有高差的问题——景墙边做了地形
2.解决植物枯萎眼中问题——树池土坡的搭建,提高场地蓄水能力,并定期浇水维护。
3.结合有夜景灯光的特点,在树上、秋千上增加太阳能灯串,引人驻足。
小组成员:闫玉珊、任尤慧、宋忻宇、顾运宏、李娜、张欣灿、杜泽暄、吴雅琪、高洋
作品名称:鲤跃龙门
作品介绍
在深入设计“鱼跃龙门”这一主题时,我们力求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打造出一个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充满现代感的景观空间。
首先,画面的核心——花镜鱼,被精心雕琢成跃动的姿态,仿佛正奋力向龙门冲刺。鱼身线条流畅,鳞片细腻,色彩鲜艳,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视觉的焦点。
接着,从鱼身尾部延伸出的龙门,犹如水流的延伸,形成自然的弧线。龙门采用古朴典雅的设计,结构坚实而富有层次,在形态上,龙门模仿了水的涟漪效果,波纹荡漾,给人一种轻盈、流动的感觉。
与龙门相辅相成的是一条由蓝色砾石铺设的道路,它代表着蜿蜒曲折的水流。砾石大小均匀,色泽洁白,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的对比。道路两旁,我们巧妙地设置了低矮的红砖景墙,它们不仅起到了划分空间的作用,还为游客提供了休息和观景的座椅。这些红砖景墙的设计十分考究,砖块的搭建角度随着视角的变化而变化,使得红砖的纹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龙鳞片效果,为整个景观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富有力 量的色彩。
为了丰富夜晚的景观效果,我们还在适当的位置放置了一些太阳能灯。这些灯具采用环保节能的设计,白天吸收太阳能储存电能,夜晚则自动亮起。在灯光的映照下,整个景观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韵味。仿佛灯光与水面的反射相映成趣,有千万条鱼在波光粼粼的水中跳跃嬉戏,给人一种宁静而梦幻的感觉。
小组成员:王钰茹、王忻怡、倪珣、熊思来、王光哲,叶子义,李尊玺,葛佳钥,慈慧聪
作品名称:被打翻的颜料盒
作品介绍
在充满美丽与艺术的工美校园中,作品将该校学生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场景故事为题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呈现出一个名为“被打翻的颜料盒”的独特景观。步入其中,仿佛踏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以被打翻颜料盒中的颜料随瓶口自然流淌出来为情形吸取灵感并创设场景,绿植花卉从作品一角由高到低以颜料自然流淌,扩散的形式种植,各种颜色相互交融、渗透,如同一幅被大自然无意间创作的绚丽画卷。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等色彩以不规则的形态分布,有的如泼墨般肆意流淌,有的如点缀般精巧散布。景观中的花卉、草木仿佛是从颜料中生长而出,带着缤纷的色彩装点着每一个角落。在材料的运用上使用红砖与反光纸等,将其运用于该景观作品中,并结合所学“材料与肌理”的课程知识,运用抽象的方法结合该场地地形从高到底再由低到高使用红砖来模拟自然中的高山,使用反光纸来模拟自然中河流,创意的材料运用使其与被模拟的对象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与联系。场地中红砖花坛,红砖铺地,白色石子小径的铺设并结合植物进行搭配,使该作品在整幅美丽画卷中又再次深入形成了微景观,漫步之中如同穿梭于色彩之河的通道,引领人们去探索每一处色彩的奥秘。那“被打翻的颜料盒”似乎释放出了无尽的创造力,让整个景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小组成员:秦壮壮、潘文杰、刘昊、闫梦杰、高兴杰、于心苗、王芯莹、李亚楠、亓楠楠
作品名称:翠影山水间
作品介绍
本作品以“山水”为主题,结合了花境设计中常见的植物元素“翠影”和山水意境,表达了一个清新、自然、和谐的空间氛围。这个名字简洁易记,能够直接让人联想到花境中的山水美景。沿河的微地形起伏多变,将山水景观浓缩在设计场地中,两块场地联系紧密,所以用河流的形式将其连接,由于场地植被品种多样,所以采用日式枯山水的简约样式去表达,景墙则是山川的形状层层叠进。
中式山水与日本枯山水的结合,是一种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它不仅可以展现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和谐,还可以表达出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小组成员:邸勇瑞 李家旭 刘力铭 吕可欣 刁栾雅 徐泽 胡增典 吴泽昊 徐伟俊
作品名称:梦蝶
作品介绍
以四季花卉为主题,通过不同花卉的色彩、形态和花期,打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的景墙。
材料选择:采用砖石、仿苔藓和绿化植物等材料,结合构件,上为镜,下为蝶,营造出高贵典雅的氛围。
设计元素:采用多层次设计,将不同高度的砖墙、镜子和花卉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节奏感的景墙。同时,通过绿化植物的点缀和镭射纸碎片与镜子形成渐变,装饰构件的运用,营造出富有现代感的氛围。
功能特点: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具有实用功能。可以作为空间隔断,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也可以作为引导人流的标志,增强空间导向性。此外,花墙下方的绿化植物还可以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